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压减产量,碳中和,2021年钢铁企业如何应对

刚刚过去的2020年,虽然过程曲折,但国家率先实现抗疫胜利,中国经济V型反转,大大小小的钢老板们多数过得兴高采烈,从已经发布预告的几家钢铁企业中可以看出,宝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提高1%-6%,鞍钢集团全年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净利润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36.97亿元。


2021年,许多企业预测仍然会有不错的效益。但从钢铁产业政策和1月情况来看,未必就会比2020年过得更好。一月份铁矿石和焦炭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钢铁产品的价格下滑(上海螺纹钢价格已从去年12月23日高点下降370元/吨,1月26日价格为4290元/吨),使得许多钢厂利润骤减,部分企业高炉工序利润出现负数。

而从宏观上来看,国家在继续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压减钢铁产量的明确要求。从控制产能的角度来看,每年我们都是成绩满满,但钢铁的实际产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可以看看国家下发文件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后几年的实际粗钢产量,2013年是7.79亿吨,2014年是8.23亿吨,2015年8.038亿吨,2016年8.0837亿吨、2017年8.317亿吨、2018年9.283亿吨、2019年9.963亿吨,今年是10.53亿吨,几年间增量是2.74亿吨。

正是因为存在越压越增的实际情况,现在才提出了既要禁增产能,又要压减产量。至于怎么减,可以看出,首先是要对违法违规新增的冶炼产能行为将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负面预警,这个问题看着难,实际上只要上查2013年时候的高炉、转炉和产量就非常清楚了。

再有就是近期最热门的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其他钢厂还在忙于扩产能,降成本的时候,中国宝武已经制定了相关路线图。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1月20日表示,将于2021年提出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去年11月宝武提出,将在全国内陆地区尝试布局一种钢铁制造新业态——网络型短流程环保型智能钢厂,河南是中国宝武布局网络型钢厂的较佳实施地。

前一段时间,河北宣布,已淘汰所有落后产能,钢铁企业也已经通过了超低排放改造验收。现在看来,这只是起点,同样都是先进产能,照样面临产量压减,因为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再压减产量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某长流程企业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数值为100,短流程钢铁企业为30,国家下达给所有企业的排放数为50,那么你这长流程企业想要满产,就要从短流程企业中购买一些排放量。碳排放交易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方面欧洲的碳交易市场更完善。这种标准的实施,将拉平长流程与短流程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国内钢铁企业跟上世界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减少对外矿、煤等资源性材料的依赖。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看不懂中国钢铁的大势,再努力,也可能会头破血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