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争霸成为世界历史的主基调,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40年中美苏对抗轰轰烈烈。而这其中就包括双方在钢铁方面的你追我赶,因为钢铁,对美苏来说,都是国家的基础命脉之一,没有强大的钢铁产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国家和武装到牙齿的军队。
现代世界钢铁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而美国则是钢铁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1886年钢产量260万吨,首次居世界第一,1899年钢产量108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3%;而苏联这一方面就落后了很多。1919年苏维埃成立时,其钢铁产量只有19.9万吨,而当时美国产量已经达到3522万吨。 苏联建立以后,在扛过了前一阶段的封锁后,加速从德国、美国引入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1930年钢产量首次超过500万吨,1935年突破1000万吨,到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39年,钢产量达到1879万吨,仅次于美国的4790万吨和德国的2250万吨,居于世界第三位。为二战期间飞机、坦克、战车、火炮的钢铁轰鸣奠定了基础。看看二次世界大战最强三国的钢产量,我们可以说,二战打的就是钢产量,谁能有滚滚钢铁洪流,谁就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1945年,二战结束,本土躲过了战争,发了战争财的美国,实力强大到可以可整个世界相媲美,当年钢产量已经达到了7230万吨(最高的1944年是8144万吨),占到了整个世界钢产量的63%,这一比例至今无人超越(虽然中国今年达到10.5亿吨,也不过大概达到57%左右)。而被战争打的处处废墟的苏联钢产量稳定在了1855万吨,老三英国是1201万吨。 美苏争霸开始后,各自拉队伍扛大旗,分切世界,两国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当然苏联会恢复速度更快一些,到1953年,美国钢铁产量首次达到1亿吨以上,实现10125万吨;而苏联产量在几年间也实现了翻番,3812万吨的产量,超过老三英国1799万吨的一倍以上。 其后的一段时间,整个世界进入发展阶段,重工业受益于重化学化、造船、汽车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全力扩产,一些先进技术如顶吹转炉与电炉炼钢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钢铁产量激增。1967年,是世界钢铁史上有一个可以记录的年代,第二个亿吨钢铁大国产生了,短短十四年间,苏联钢产量达到10222万吨,美国则是11540万吨,真正的亿吨钢铁大碰撞、大比拼才算开始。当年日本6215万吨,德国4585万吨分列第三第四位,中国产量刚刚1029万吨,不及现在一个较大的钢厂产量。 1971年,苏联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钢产量12064万吨(美国是10927万吨),并在后面的多数时间里开始领跑,美国则在1973年以13681万吨再次领先后,达到自己产量的最高峰(其后到2020年也再没有超越过)后,开始了逐渐地下降,这时间大概也是美国工业化的顶峰,其后美国的支柱产业也从工业逐渐过渡到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电子通讯、休闲娱乐等。 而苏联呢?继续在重工业的道路上狂奔,1973年超过1.3亿吨,1975年超过1.4亿吨,1978年超过1.5亿吨,1986年超过1.6亿吨,1988年达到自己最高峰1.6307亿吨,而此时世界钢铁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以1.0568亿吨占据世界第二,美国则下降到9176万吨,只有苏联的56.27%;而此时中国产量已达到5943万吨,位居世界第四。 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苏联,过于重视重工业和军事航天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和民众感受,被美国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堵上了自己的明天,再加上各种官僚和腐朽,最终没有挺住“自由化”的冲击,于1991年轰然倒塌,但即使在倒塌的当年,钢产量仍有1.3284亿吨,当年的美国钢产量已经下降到了7973万吨。 美苏争霸的历史,以钢产量领先世界20年的苏联消失而结束,根据形势不断修正发展方向的美国成为胜利者,并在其后称霸世界。 钢铁打造了整个二十世纪,成为强国的标志之一;也在二十世纪,毁掉了只注重钢铁,没有跟上世界潮流的苏联帝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