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亿吨粗钢,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产量,中国钢铁的下一步将是存量整合阶段。国家对于钢铁整合曾提出过明确规划,希望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进入2020年以后,在环保重压和国家的强力推进下,久久难以推进的钢铁大整合突然加速,中国宝武、建龙、沙钢、敬业等纷纷出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号召力、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雏形逐渐形成。
已经成为世界老大的中国宝武,自然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按照宝武董事长陈德容11月在河南的说法,中国宝武并购重组马钢、太钢后初步形成了“马太效应”,产业布局的触角已经触及到了我国的“东西南北”,下一步“逐鹿中原”实现产业布局的“东西南北中”是我们的梦想。
分省看,宝武钢产量在新疆、重庆、云南、湖北、安徽、上海、山西等省市占据重要地位。从宝武当前钢铁生产基地的位置看,中国宝武钢铁重军布置于长江两岸,从上游的重钢、中游的武钢,到下游的马钢和宝钢,形成了强大的长江控制带。
南方控制点则以广东为基地,12月5日,中国宝武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关于中南钢铁的合作框架协议,韶钢集团改成中南钢铁,今后有可能会以上市公司韶钢松山为纽带,推动中南区域宝武各钢铁基地的专业化整合和多元化混改,如果把西南区域都考虑进去,则这个大版图中还包括昆明钢铁、重庆钢铁、湛江基地。
新疆不用说了,收购新兴际华的新疆部分后,八一钢铁成为新疆区域的绝对掌控者。太钢则属于打入华北的一个大楔子,再加上宝武尝试布局网络型短流程环保型智能钢厂,而以河南为较佳实施地,并作为参与优化河南钢铁产业结构布局的切入点。这样来看,逐鹿中原之后,宝武唯一尚未打入的重点钢铁区域,就剩下国内第一钢铁大省河北以及东北了。
与宝武和各路民企风起云涌的整合相反,河北钢铁集团这个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的钢铁企业,自从2008年6月成立后,钢铁生产基本组成单元就是唐钢、邯钢、宣钢、承钢和河南的舞钢,当时河北老国企六大钢的宣钢和邢钢,因改制和中信泰富收购未纳入河钢集团,2010年石钢被河钢集团从中信泰富手中收购后,10年间河钢集团在国内主要是这六大钢企。
受制于京津冀区域大气治理压力,河钢集团所属钢企中唐钢、邯钢、宣钢、石钢都面临着城市钢厂搬迁的难题,而钢厂搬迁即使有政府的各种支持,也会三五年缓不过劲来,遇上重钢、青钢、东北特钢的情况,有时候真的会把自己赔进去。看了一下河钢集团2010年和2020年产量,一个是5286万吨,一个是4656万吨,在民营钢铁火箭般提产的时候,河钢集团产量反而下降了600来万吨。
不过与宝钢相比,河钢集团对外战略布局做的更好一些,海外资产90亿美元,员工人数1.3万人,占集团总人数10.24%。先后收购南非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南非矿业、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全球最大的钢铁材料营销服务商--瑞士德高、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斯梅代雷沃钢厂、马其顿中板公司,现在海外已经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的布局。
在民营钢铁公司里,2019年产量最高的就是沙钢集团的4110万吨和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3119万吨,这两家钢铁公司也是扩张最快,有志于、也有希望成为国内头部钢铁企业的民营巨头。我们可以看一看两者目前占据的位置和战略步伐。
在近期的新闻中,以钢铁起家的沙钢集团最多的报道居然是大数据,虽然目前还有些雾里看花,但188亿元收购亚太、欧洲地区数据中心业务市场份额第一(2019年第四季度)的GS、国信中数与与沙钢集团共同发起的数据中心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等,使得沙钢的特钢+大数据项目逐渐落地。
相比其他钢铁企业的飞速发展,实际上沙钢的钢铁步伐较之前有些放慢。1975年开始建设三吨电炉的沙钢,到1988年年产才11万吨。从1993年,沙钢投资13亿元兴建亚洲第一座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开始,走上产量扩张阶段,1998年产量已达120万吨。2002年沙钢将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蒂森克虏伯钢厂整体搬迁至国内,2005年钢产量实现1046万吨,成为当时全国八大千万吨钢厂中唯一的民营钢企。
2006年,沙钢开启重组联合之路,先后并购重组了江苏淮钢特钢、江苏鑫瑞特钢和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并与江苏永钢集团签订了联合重组协议。2010年钢产量达到3012万吨,号称钢铁沙皇。其后几年,沙钢开始炼内功,并熬过钢铁寒冬后,2017年一举控股东北特钢,实现了自身由普钢向特钢的逐步跃升。
2020年的沙钢最新的动向是,沈文荣表态将积极参与河南省钢铁行业整合重组,在加快落实由沙钢永兴牵头整合重组安阳市部分民营钢铁企业(炼铁产能达494万吨、炼钢产能550万吨)的同时,积极参与河南省其他地区钢铁企业重组、收购、混改等方式的转型发展。
站在全国地图前面看沙钢的五大钢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苏苏州、淮安、辽宁大连、抚顺、河南安阳,战略中心位置在江苏,扩张方向为河南,辽宁则是特钢产业区,按照媒体上沙钢的未来思路,估计做大将服从于做强,沙钢董事长沈彬说:今后五年规划期,沙钢将致力于全面实现“做强”,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钢铁强企,在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时期,追求“做久”,实现基业长青。
或许是进入行业偏晚一些的原因,与沙钢不太一样的是,建龙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并购实现的,建龙老板张志祥被称为并购大王。
建龙集团起家于1998年12月,地址在河北唐山,以租赁形式起家,先后获得了遵化世盟钢铁有限公司全部资产,租期五年,1999年又租赁遵化市长城钢铁公司有关厂房、机械设备、场址、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逐渐站稳脚跟后,建龙布局东北,2001年5月,租赁吉林市明城钢铁有限公司成立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8月成立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2005年11月,主导抚顺新钢铁公司;2009年,并购吉林省最大钢企通化钢铁时受挫撤出。
2015年,在钢铁上收缓了几年的建龙,又是大手笔,接手破产重整的山西海鑫钢铁;2017年9月,又接手北满特钢、齐齐哈尔北兴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北方锻钢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接手破产重整的西林钢铁集团,收购马来西亚“东钢”项目,与包钢等五方签署协议,推动包钢万腾钢铁重组;2020年,托管山西海威钢铁,重整哈尔滨轴承集团。
细看整个建龙集团的钢铁布局,可以称之为北方民营钢铁之王,基本上是以大东北为其战略支点,战略方向散射河北、内蒙古、宁夏、山西,除巩固东北外,目前重点开拓山西和宁夏市场。2025年,建龙目标是实现控股和自有产能5000万吨、参股产能5000万吨的规模。
12月20日,鞍钢工程技术公司混改,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旗下天津建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成为股东之一,鞍钢混改能否再看到建龙的影子,值得期待。
与中国宝武、河钢、沙钢乃至建龙相比,德龙钢铁和敬业钢铁这一对河北省土生土长的钢铁企业并没有那么显眼,但近几年来,两家企业对外扩张的速度却有些生猛。
德龙钢铁起步于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2000年,丁立国并购濒于破产的邢台新牟钢铁公司后,更名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2005年德龙控股系在新交所挂牌上市,彼时年产铁120万吨、钢140万吨、中宽带钢120万吨,现在已达到300万吨产能。2006年,唐山德龙实施异地技改,搬迁至唐山乐亭县翔云岛,现在具备年产铁240万吨,钢240万吨,材240万吨的生产能力。
2012年后,德龙发展重心向海外转移,2015年,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泰国热轧带钢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4800万美元,可轧制普碳带钢30万吨、优质碳素带钢15万吨、低合金带钢15万吨。
2017年,德信钢铁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9.5亿美元,其中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出资4.27亿美元,占45%;2020年3月31日,印度尼西亚德信钢铁有限公司转炉正式开炉生产,该公司位于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摩洛哇丽县,设计产能350万吨,是河北省第一家在境外投资建设的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
虽然有以上成就,但在中国钢铁的大海里,德龙只能算是小浪花。真正让德龙董事长丁立国成为钢铁大鳄的,是2019年1月26日以混改的方式重组原世界500强渤海钢铁。500多万吨产能的德龙以蛇吞象的方式,将2000多万吨产能的庞然大物纳入旗下,渤钢集团、天钢集团、天铁集团与天津冶金集团重组为新天钢集团。2020年,11月28日,丁立国在演讲中提到,德龙与新天钢总资产、销售收入双超千亿元,销售收入方面德龙为430亿元,新天钢900亿元,较混改前提升141%。
德龙的整个布局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除东南亚项目外,基本围绕京津布局,短期内重要目标应是消化好新天钢集团,长期来看,德龙则开始布局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混合改制。
敬业集团组建于1996年,其董事长李赶坡则于1985年弃官下海经商,前几年,敬业发展范围基本局限于石家庄,默默地从零起步,上高炉、上转炉、上线材、上板材,2010年钢产量已达到528万吨。
2014年9月,敬业迈开了跨省收购的步伐,正式接管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乌兰浩特钢铁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3亿元对乌钢进行技改,6年时间使乌钢产能由50万吨发展为200万吨。
2019年,敬业已发展为钢产量1258万吨,1274亿元的营业收入的石家庄第一企业,产量名列全球第31位。
2020年则是敬业的收购年,大手笔接二连三,3月份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交割仪式在英国斯肯索普英钢会议中心举行;4月成立云南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接手安宁市永昌钢铁有限公司,6月螺纹钢产品下线;9月,正式接管广东泰都钢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揭阳市空港经济区泰都钢铁举行了交接仪式。
当前来看,敬业钢铁战略布局较为分散,其主要基础仍然在石家庄,但石家庄的大气治理及环境压力,已经没有继续扩产的可能性,好在所收购三家钢企所在云南、广东、内蒙古都属于可以发展钢铁的地方,虽然三家公司产能均在200万吨左右,但提供了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英国钢铁公司则是检验敬业集团未来能否发展为国际化企业的试金石,收购时,敬业承诺未来10年投入12亿英镑,对英钢厂房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绩效,推进英钢转型发展。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