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卷首语 | 初心引领·科技赋能·绿色智造 聚力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建筑技术处负责人 

马欣伯


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迈出新型建造方式发展新步伐,要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更好服务建筑企业‘走出去’”。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快车道”,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标准规范不断完善,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超过40%。发展的同时,也应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装配式建筑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回归发展初心。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部品部件的“工厂化”预制是装配式建筑的显著特点,能够提升建筑质量;设计过程的“标准化”实现“少规格、多组合”,能够降低综合成本;施工现场的“装配化”建造,能够实现运维便利。“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特征,践行“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解决建造和使用维修中的突出问题”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初心。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注重系统集成。“产品化”是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导向,部品部件是产品,建筑也是产品。要避免一味追求高“装配率”,为了“装配率”而装配,统筹好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三大系统”的装配,做好系统集成,解决通病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体现建造优势。要大力发展具有“高集成度”特征的模块化建筑,不断拓展模块化建筑的应用场景,推动其在践行中国建造“走出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践行绿色智慧。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绿色建造”理念,为“智能建造”奠定基础。要不断提升“工厂”和“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部品部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精准计量和“碳标签”标注,体现建造全过程的绿色低碳。要推动BIM、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产品应用,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工匠”,彻底转变传统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方式、产业生态乃至社会认知的系统性革新。当工厂预制替代现场浇筑,当数字技术贯穿建筑全周期,当绿色基因融入空间肌理,建筑行业正在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的一场转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