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20年2月份CPI、PPI数据,CPI同比上涨5.2%,PPI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此表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5.2%,比预期偏高,总体看,2月份CPI涨幅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一非常态下的变化,要与常态的价格走势加以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3月份疫情影响降低,CPI上涨可能在5%或者之下。PPI数据则凸显了需求不足,需要重点关注,未来可通过提振投资增速,扭转需求持续走低的态势,与确保基本生活品供给稳定的措施相结合,稳定CPI、提振PPI。
疫情影响CPI涨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在解读2020年2月份CPI和PPI数据时指出,据测算,在2月份5.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今年的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占比较高,达四成多。
“去年2月份因为春节因素同比涨幅达5%以上,而春节过后CPI就出现了显著下降。但今年2月份春节已经过完,CPI还维持了高涨幅,这就表明疫情对CPI涨幅影响之大。国家统计局数据亦证明了新涨价因素明显增加。”张立群分析说。
同时,张立群表示,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不难看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这也反映了疫情影响的特点。疫情让人们无法外出,居家模式必然会改变正常的消费支出结构。用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支出继续保持刚性,但其它生活支出则大幅收缩。与此同时,由于交通、运输、仓储等受疫情冲击造成的短期困难,则加大了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求缺口,拉高了相关的价格。
“我们也注意到大众在2月份文化、娱乐、健康、旅游等服务方面的支出出现明显下降,同样是疫情造成的。总体看,2月份CPI涨幅是在疫情冲击这一非常态下的变化,要与常态的价格走势加以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张立群强调。
他认为,3月份由于疫情影响降低,非常态走向常态,预计CPI涨幅会出现下降态势,涨幅可能到5%及以下。
疫情过后应着力提振投资,积极扩大内需
赵茂宏表示,PPI略有下降。“2月份,受季节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停工停产,需求减弱,全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
张立群指出,其实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六稳”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PPI的降幅在逐步收窄,开始转到正增长的方向上来,今年2月份这个情况,依旧是疫情冲击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需求的冲击。
“一方面,疫情造成了很多企业停工停产,生产性需求就显著下降了,另一方面,项目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生产采购需求和投资需求大幅收缩。”他说,当然供给方面也是受影响的,不过,疫情之下的PPI数据反映的更突出的问题是需求不足,特别值得重视。
张立群指出,需求不足是最近这些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基本问题,疫情冲击之下需求不足的矛盾在加剧,所以说,疫情对PPI影响,更多体现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加剧。
“现阶段抓复工复产的同时,扩大内需工作必须要抓早、抓实、抓好。”张立群提醒道。
对于如何扩大内需,张立群建议,应从提振投资入手。要把投资增速不断下降的态势彻底扭转过来,要充分考虑疫情对投资增长的冲击,做好充分的预案,这样疫情过后,就能尽快把受到多种因素冲击的投资下滑态势尽快扭转。
“提振投资不妨从两方面考虑。”张立群表示,其一,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新基建,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也要大力度提升。其二,稳定房地产投资。疫情过后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房地产投资的调节功能,真正把因城施策原则落实到位。
(来源:中钢网)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