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家杂志
2025年2月23日,由《企业管理》杂志社、《企业家》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企业管理出版社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企业管理年会暨北大国发院商学共创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校区成功举行。会议以“新质赋能 创新发展”为主题,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超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企业管理的前沿话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期间,两届“年度企业家”代表及部分专家学者登台演讲,还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以下为2023年度企业家代表,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的主题演讲概要。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图片
于勇
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1. AI 重构制造业的底层逻辑
AI未来在我们这个社会能走多远,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制造业企业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我来自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对AI的认识可能更具场景性。我会基于钢铁人对AI的理解,用钢铁语言、钢铁思维,分享交流对AI的认识。
AI的出现对传统的企业管理体系必将是一个挑战,我不能简单地说AI会颠覆它,但它会在很大程度上重构现在的管理体系,因为管理的对象、管理的环境和内涵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力函数将资本和劳动力等作为主要生产要素,AI背景下生产力函数的核心要素则是数据、算法和算力。
社会层面对于工业企业AI应用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关注或许没有那么深入,其实钢铁是高度贴近AI的行业,其中很多钢铁生产线都近似于独立的垂直小模型。虽然AI就在我们身边,但还没有完全实现它的效能,因为我们在认知AI、为AI营造应用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未来如何让AI走到前台,让劳动者由操作者变成AI的管理者,很多东西是需要重新构建的。
我认为AI和传统的工业革命不在同一维度,虽然人类历史走向现代文明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但工业文明是建立在消耗化石能源基础上,间接带来了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我们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接受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一直渴望在新的工业文明到来时,我们的资源更多的是来自算法、数据,我们的生产力更多的是来自算力。
图片
△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做主题演讲。
2. 河钢实践:AI 驱动的扁平化革命与效能突破
在钢铁行业近年来转型升级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智能制造给我们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我们在产品制造的初期阶段对智能、对自动化、对AI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但一旦客户对产品的认知需求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已无法支撑我们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新要求。就钢铁企业来说,AI会把我们对产品质量、成分、品种的要求带入“纳米级”的管理水平。比如,原来钢铁工业的管理对象是操作人员,AI环境下整个生产线管理的对象不再是操作人员,而是数据,是现场所有的监测设备和反馈系统,所以AI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创新,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企业运行的高效能上。
以河钢为例,河钢是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河钢这几年在产品端满足客户的使用方面,真正体验到了AI强大的功能,它完全把流水线的管理打破了,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没有明晰组织界面的工厂,现在企业高层可以直接管到生产线,较好地实现了“去层级化”。层级管理管的是人,而数据管理管的是无处不在的“纳米级”细节。
人们最近担心AI的使用是否会使更多的人失去工作,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这样思考——大家会感受到,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都是文明的进步和劳动力的解放。无论是农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带来的都是进步,它们逐步让原来的劳动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未来工业企业很多岗位或会以AI命名的,如AI管理者、AI经理、AI高级经理,很多操作岗位被命名为人机协同者。所以AI的出现,会使得未来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价值创造方式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AI不会和现代人争夺饭碗,或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河钢积极推动“AI+钢铁”,着力打造中国钢铁工业“AI工厂”的示范。河钢在过去的4年时间连续打造了4个钢铁新区,其中很多生产线都高度融合AI、应用AI。
近两年来,河钢大力度推动同类业务的重组和长流程业务的拆分,正在把“航母战斗群”拆分成“小舰队”,把传统的业务流程变成业务单元和独立市场单元。这种大力度的拆分,不仅是在整个经济由增量向存量转变中挖掘我们资产效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AI的到来营造一个扁平化的管理架构。我相信,AI的到来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钢铁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