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冶金环保产业联盟
01 出口表现强劲 02 海外建厂白热化 专利创新力成效显 04 人才学历水平越来越高 05 产业链延伸不间断
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我国钢铁企业纷纷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日照岚山区通过“链式”招商,打造了以电镀产业为主导的日照电镀产业园,截至目前,日照电镀产业园已有20个项目落地,其中在建项目7个,下半年开工项目13个。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30亿元,利税6亿元。
此外,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是日照市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条而推进的“吃钢嚼铁”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吃钢嚼铁”能达到500万吨。
新余市集中优势土地资源以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新规划3000亩土地专门用于建设新钢工业产业园,以承接新钢的配套企业。渝水区与新钢通过整合储量超亿吨的白云岩矿山和周边的石灰石熔剂矿,将可为新钢提供充足的熔剂供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钢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吉林建龙的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工程,主厂房已封闭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年底各机组陆续投产。吉林建龙还将重点实施16万吨取向硅钢、余热供暖、炼轧钢设备升级改造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吉林市钢铁产业链条将延伸至新能源汽车、高端电机等新领域,预计年可增加产值近200亿元。
这些项目的推进实施,不仅丰富了钢铁产业链条,也提高了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06 无人工厂驶入快车道
智能化转型成为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以来,“无人工厂”在钢铁行业迅速崛起。
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以设备状态感知智能化、模型智能诊断化、运行改善系统化为抓手,建立设备预知维修体系,极大优化了设备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向全面建成“无人工厂”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沙钢集团成功应用镭目智能连铸浇钢无人平台,在沙钢已稳定运行超过8000炉,成功率高达99%以上,真正实现了连铸台上现场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化浇钢作业。
宝钢股份宣布全面启动AI战略,公司将2024年定为全面推进AI战略的元年,截止2023年末,公司已装备工业机器人1424台。按照中国宝武相关规划,到2026年末,宝武将实现机器人超1万台套。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推动钢铁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07 产能压减持续推进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能管控措施。
2020年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021年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部署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确保实现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河北省炼钢产能由2011年峰值的3.2亿吨减至现役装备1.99亿吨,实现了控制在2亿吨以内的目标。
自2024年8月23日起,工信部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优化钢铁行业产能结构,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08 钢企重组加速
2023年8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
2023年12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宝武签署了合作协议,宝武将持有山钢集团49%股权,宝钢股份将持有山钢集团日照公司48.6139%股权。
《河北省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十四五”规划》曾提及,整合重组省内外钢铁企业,打造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特大型钢铁集团,2025年全省前10家钢铁企业产能占全省70%左右;2023年4月21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639号提案的答复》,鼓励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在省内外兼并重组,在集团化发展、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一批千万吨规模的优势企业。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推动钢铁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09 短流程电炉炼钢渐成主流
随着废钢资源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短流程电炉炼钢逐渐成为钢铁行业的主流生产流程。据中钢协统计,近年来各地计划新建的炼钢产能中27%为电炉,合计1.1亿吨左右,预计203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比例将达到30%。
近年来,一些地方已作出积极探索。如四川省2023年短流程电炉炼钢规模达1300万吨,电炉钢产量占比约40%。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
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报告预测,2045年前后,电炉流程也将替代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生产流程,到2060年,电炉流程所占比例将提高到50%。
10 特钢行业盈利能力凸显
特钢因其高附加值特性,在行业内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2023年36家上市钢企中10家特钢企业实现净利润131.87亿元,2023年10家特钢企业中有9家盈利。
今年上半年,钢铁企业经营承压,业绩普遍下滑。在普钢企业上半年业绩整体亏损的形势下,13家特钢企业同期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8.23亿元,同比增长28.08%。其中,第二季度,13家特钢企业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环比增长19.92%,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业界人士认为,在降本增效修炼内功的同时,各大钢铁企业也不断加码高端产线、产能,比如长材转板材,普材转特材等。当前钢铁行业仍处于磨底阶段,激烈竞争之下,相关钢铁企业也都在积极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需求。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