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要钢网
一家印度尼西亚镍生产商首次申请将其金属列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良好交割品牌。
印度尼西亚已迅速成为全球镍生产的新强国,但迄今为止尚未生产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高纯度金属。
如果PT CNGR的“DX-zwdx”品牌全板镍阴极获得官方认可,这种情况将会改变。
作为 2022 年市场崩盘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LME 正在快速跟踪新镍上市的情况,因此这一政策很可能会实现。随着库存和交易量的上升,该政策似乎正在为该交易所带来回报。
然而,对于许多其他镍生产商来说,这标志着印度尼西亚日益增长的生产主导地位向汇率定价权转变的一个不祥时刻。
人们对优质“绿色”镍合约的呼声日益高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反应。
股市助推器
PT CNGR掌握了将印尼品位较低的矿石转化为纯金属的技术,具备年产5万吨一级精炼镍的能力。
许多其他公司(主要是中国运营商)目前正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建设类似的新加工能力。
LME 已经批准了四个新的中国品牌,还有一个申请正在等待中。它们的 I 类金属年产能总计为 91,600 吨。
重建股票流动性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在两年前暂停交易后恢复对其镍合约信心的途径的一部分。
自今年年初以来,LME 注册库存一直呈上升趋势,上周末触及近两年高点 73,992 吨。LME 的中国金属库存量从 8 月份的零增加到 1 月底的 7,884 吨。
库存上升伴随着 LME 合约交易活动的增加。1 月和 2 月成交量同比猛增 74%。未平仓合约也逐渐回升至市场停牌前的水平。
随着PT CNGR等炼厂将市场上的第二类产品的剩余部分转化为交易所交易形式,之前一类镍和镍铁等第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已经缩小。
但LME合约是否会成为由印尼金属定义的市场,或者对于新上市的中国品牌来说,是来自印尼矿山的金属?
定价权
印度尼西亚的矿产镍产量已从 2020 年的不到 80 万吨跃升至 2023 年的 203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55%。
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事情已经决定了镍的定价格局。
LME 三个月期镍目前略有上涨,较年初上涨超过 7%,目前为每吨 17,590 美元。
支撑涨势的是印度尼西亚新矿山许可证审批积压,官僚主义僵局有可能抑制冶炼厂生产。
但价格反弹是在经历了一年的价格下滑之后出现的,这也归因于印度尼西亚的供应激增。
印度尼西亚官员毫不掩饰他们将市场影响力转化为明确定价权的野心。
矿业部门副协调部长 Septian Hario Seto 表示,每吨 18,000 美元左右的价格比较合适,这为印度尼西亚打开了新的标签。它足够高,可以让大多数本地生产商获得可观的利润,但又足够低,可以将镍保留在电动汽车电池化学混合物中。
然而,这个价格对于许多非印度尼西亚生产商来说并不合适。过去几个月,面对低价,出现了大量的关闭和减记。迄今为止,第二类生产商已首当其冲地受到印度尼西亚供应过剩的影响,并且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
破坏市场
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安德鲁·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是最新一位呼吁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推出“绿色”溢价合约以补充其现有产品的行业人士。
Forrest 旗下的 Wyloo Metals 将于 5 月关闭其澳大利亚镍业务,以降低价格。
“绿色”合同将是区分澳大利亚镍与印度尼西亚镍的一种方式,后者价格更便宜,但由于从矿石到金属的加工路线,碳足迹更高。
LME 今天向会员发出通知称,目前没有计划推出新的平行合约或更改现有合约的规格。
正当伦敦市场显示出复苏迹象时,这将面临再次破裂的风险。此外,“伦敦金属交易所认为‘绿色’镍市场还不够大,不足以支持专用绿色期货合约的活跃交易。”
绿色镍市场?
这切入了“绿色”保费争论的核心。
承担严格环境合规额外成本的生产商不应被门槛较低的生产商淘汰。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这种金属应该定价较高。
但如果买家不准备支付“清洁”金属的费用,那么就不可能有溢价,而这种选择最终会成为新型电动汽车的最终买家。
一些大型消费品牌为低碳铝支付额外费用。奥地利铜生产商 Brixlegg 收取绿色溢价,为其再生低碳金属开辟了新标签。
但这些仍然是全球铝和铜市场的异常值,而镍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更广泛的“绿色”溢价争论。
绿镍有市场吗?如果有的话,LME 认为“通过 LME 合作伙伴 Metalshub 等数字现货交易平台进行最有效”。
Metalshub 自 2016 年以来一直运营一个实物采购金属交易平台,并已计算出每周的欧洲完税镍块溢价。
该公司将开始每月报告其 I 类镍贸易的交易数量和市场价值,其中包括注册碳足迹低于每吨金属 20 吨二氧化碳的品牌子集。
这个想法是,如果有足够的交易,Metalshub 可以计算出“绿色”镍指数,然后该指数可以作为期货产品的基础。
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有多少买家准备购买低碳、高 ESG 镍。(此处表达的观点是作者安迪·霍姆(Andy Home)的观点,他是路透社的专栏作家。)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钢链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