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抢占千亿数据要素市场,强化业务贯穿产业链

来源:产研君

数据要素资产化的进程和数据市场体系的建立都充分说明中央大力扶持数据产业发展的态度。相比美国市场已进入能基于数据提供相应增值服务的阶段,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萌芽期,笔者认为中国数据要素产业化大时代才正开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行业拥有近两千亿的市场空间。

当前节点,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各环节参与者呈现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从长期竞争角度来看,参与主体较单一的参与方式难以改变其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的商业模式,业务经营范围是否能贯穿产业链始末才是最终脱颖而出的关键。

从数据积累到数据资产化,政策助推数据要素产业蓬勃发展

2022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明确指出“2023 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1+32+N(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 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N 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数据平台的)数据体系保障了数据要素市场的量化需求,促使智慧政务率先发展,同时也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 4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 2022 年 12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以“数据二十条”为纲领构建“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市场体系建设等制度和政策,更好地构建完善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也使得数据要素市场框架初现。

数据资源被确认为资产和数据市场体系的建立,本质上反映出政策对于数据产业的大力扶持态度,借此契机数据要素有望正式开启产业化大时代,深度赋能数字经济下的国民产出,数据要素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期。

加速推动数据治理体系,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可期

美国数据要素市场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已建立完善的公共数据开放机制。美国公共服务网站拥有超过 25 万个数据集,涉及多个行业应用领域,如美国政府通过公开全球定位信息 GPS 数据,推动了一系列以GPS 信息为基础的产业的发展,包括航空器导航、精准播种和各类 LBS 服务,为美国每年总经济规模贡献多达数十亿的价值。

同时,美国已发展了多元数据交易模式,包括数据平台 C2B 分销模式、数据平台B2B 集中销售模式和数据平台 B2B2C 分销集销混合模式。其中 C2B 指用户通过提供个人数据给平台,获得对应利益;而在 B2B 模式中,数据平台以中间代理人的身份为数据提供方和数据购买方提供撮合服务;在 B2B2C 模式下,数据平台扮演数据经纪商的身份,通过收集用户个人数据并转让、共享,以此获益。

目前美国数据交易模式已提升至通过平台提供相应增值服务的阶段。相比之下,我国数据资产交易模式仍处于萌芽期,主要通过地方数据交易所实现数据要素流通。

随政策积极开展政府数据授权的运营试点,以及鼓励第三方对公共数据进行挖掘利用,我们认为数据的潜在价值将进一步被激发;尤其是通过数据标识、确权、权证后,数据资产属性和要素属性得到激发和利用,以政府为支撑的省市区域数据市场化进程将会加速。

数据要素市场产业化大时代正在开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数据产业链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对于数据确权、定价、流通、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流程已初具雏形,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或区域数据交易所为交易主体,并以区块链、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技术为支撑,形成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确权、数据加工和数据交付等交易体系,涵盖了有关数据要素的收、存、治、易、用等多个环节。

据《中国数据要素发展报告(2021-2022)》测算,在数据要素市场的细分领域之中,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加工环节的市场规模均超过 150 亿元,而数据交易、数据服务的产业规模也分别达到了 120 亿元、85 亿元。未来,整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如日方升,行业参与者价值将凭借赛道优势水涨船高。

当前节点,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萌芽期,市场参与者众多,商业模式百花齐放,各方参与主体的职能可依所涉及产业链环节的不同进行大致区分。

行业上游:数据供给方基于数据资源优势向产业链输送有价值的数据产品。数据库开发商等或将抢占先机。

行业中游:数据服务商基于技术优势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分析等,而数据交易所则协助构建数据交易通道。数据处理商、区块链技术商、IT 基础建设者、交易所投资者将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行业下游:数据需求方基于各类场景实现数据应用。同时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服务商将贯穿行业链整体,为数据要素市场赋能,数商生态逐步扩大。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逐步完善,参与主体较单一的参与方式极有可能带来的仅仅是相关 业务营收的短期增长,难以改变其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的商业模式或存在后继无力的现象发生;而从长期角度来说,业务能贯穿产业链始末的参与者更能够伴随市场成长,同时也更有机会在大浪滔沙中脱颖而出

注:文中部分数据、资料和观点摘录网络或券商研报,如有不妥请告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