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地产行业是关键的一年,也是转折的一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路径被彻底改变了,从此进入下行周期,从销售端到施工端,再到投资端,层层传导,纷纷被带入长时间的下行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市场以及房地产的变革,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2000年后土地改革,开始尝试商业化土地竞拍的模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土地财政”,让中国经济飞速前进。我国用短短20年时间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回顾近二十年的房地产发展史,过去也曾经历过行业周期的起起落落,同样也曾有过政策的宽松与收紧,但都没有改变地产在经济中的根本作用,但此轮地产行业的变革,可能是一个长期转变的信号,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口变化:随着生育率的持续降低,中国在2022年正式开始出现总人口净减少的现象,按照目前的生育情况以及老龄化程度,未来每年的人口减少量可能都会持续增加。新增人口是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增量,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最致命的影响。
2.居民需求:随着近十年的购房热潮,目前全国城镇人口平均住房面积达到了40平米的水平,这已经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上,相当于平均每个三口之家都有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对于目前老百姓的需求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很难再刺激出更多的改善需求。
3.债务负担:随着土地财政的模式推广,近二十年政府、企业、居民的杠杆率都快速上升,目前居民端的杠杆率已经达到65%,处于世界偏高水平,虽然相比发达国家仍有继续增加的空间,但如果结合目前的人口情况,居民继续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都较为有限。同时,政府部门的显性和隐形债务总和已经非常高,土地财政虽然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善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反而增加了债务负担,继续走这条路将面临较大的金融危险。
4.政策导向:如前几条所言,国家也认识到了地产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包括高企的房价,不断加杠杆的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以及大量的待售房屋,开始出台政策进行行业规范和引导。其实早在2019年,政府就开始收紧地产相关政策,房价也开始有所反应,2021年的“三道红线”对地产行业的影响更是尤为突出。
此轮地产下行周期中引发市场最大恐慌的企业非恒大莫属,欠债2.5万亿,堪比世界上很多小国家一年的GDP,但其实恒大也只是地产行业起落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地产行业上行周期当中,企业疯狂扩张举债拿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也造出了多个国内首富,但当潮水退去,土地资产无法维持继续升值的趋势,自然面临债务暴雷破产清算的结局,留下来众多应付账款以及未交付楼盘。
从国家层面,近两年一直在出台各类措施来保证交楼,保障购房者权益,但由于体量过大,牵涉资金过多,很多还处于待交付状态,这对于购房者的信心依然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种下滑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相关行业如钢铁生产、流通领域等。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会导致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减少,从而影响这些行业的生产和流通。从改善房地产市场现状的角度,国家在逐步的调整政策方向,尽量满足居民的正常合理需求,同时也避免房价再次快速上涨。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1.对于政府来说,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缓解房地产企业的压力,例如优化房地产政策,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等。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2.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该优化自身的经营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资金压力,通过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保证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3.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应该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同时,企业可以加强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4.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应当做好风险管理,在行业下行周期过程中,能降低风险、保证稳定经营才是生存的正道,等待周期行情的回升,再考虑扩张和增加利润。当然,房地产此轮下行周期从时间上来说可能要长于往期,且长久的用钢需求势必会缩量,因此可以及时考虑切换赛道或者进行转型,谋划企业的长久发展之路。
最后想说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土地财政的政策基础上,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速度,但同样也留下来很多顽疾等待处理。中国已经告别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模式的转换必然意味着舞台上的主角也要变换。对于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仍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重要行业,但肯定不会再是扛起中国经济前行的领航者,作为钢铁行业从业者也应该清晰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谋化好自身企业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韩烨辉,CFA,FRM,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现任北京中铁建工物资有限公司供应链研究中心经理,负责研判钢材下游需求变化并制定发展策略。有十余年钢铁产业链工作经验,对钢铁行业上下游有多年的跟踪调研,对房地产、基建行业有深刻的研究剖析,多次受邀参加行业专业研讨会并围绕基建、地产相关行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