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中国钢铁产量“触顶”引担忧

    外媒近日称,中国钢铁进入“高峰区”引发忧虑。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7日报道,上月当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张广宁在发表第一次讲话时非常坦率。他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钢铁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钢产量已经进入到峰值平台期,或者说到了拐点。

    张广宁说,钢铁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他同时表示,“全行业目前虽然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但也正是调整转型升级的最佳期”。

    中国钢铁产量在2000年到2013年之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5%。产量达到顶峰,充分表明在实现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基础的连年增长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做出调整。

    中国钢铁行业的增长对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全球顶级矿业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些企业供应生产钢铁所需的原材料,之前一直在积极提高矿产量。

    基于对持续城市化的乐观预测,许多分析人士此前预言中国钢铁产量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如今看来,达到顶峰的时间可能将大大提前。

    英国伍德-麦肯兹公司说,中国去年的钢铁产量占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几乎全部净增长都用于出口。另一方面,国内的钢铁消耗量减少了3.4%,是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中国钢铁厂不太可能通过出口摆脱困境。政府不久前结束了含硼钢出口退税之争,从而将逐渐关闭这条渠道。伍德-麦肯兹公司说,去年1至11月份,含硼产品占到了钢铁出口总量的将近1/3。

    中国企业还面临来自俄罗斯企业的竞争,后者由于卢布贬值而获益。俄罗斯钢铁出口在2014年第四季度增加了25%。

    高盛:中国过度钢铁消费将导致需求冲击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11日消息,过去50年来,全球人均钢铁消费处于稳步下降之中,原因是设计效率的提升以及飞机制造和建筑等行业中其他原材料的引入使得钢铁使用量下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中钢铁的含量几十年来一直在下降。然而中国改变了这一趋势。

    由于实施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中国人均钢铁消费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盛 (Goldman Sachs)大宗商品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经济中的钢铁存量从很低的基数稳步增长,其增长速度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每8个月买一辆新车,而且旧车都积压在车库里无需报废”。图 中国钢铁消费逆世界潮流而动

    高盛认为,中国钢铁消费的可持续性令人怀疑。

    以美国为例,1900年美国钢铁存量为人均1.4吨,80年代初最高达到14.5吨,而人均钢铁消费见顶时间略早一些,迄今已经下降40%。高盛指出,中国在钢铁消费上“开快车”对铁矿石产商有利,但未来的下行风险将非常巨大。

    就像开车一样,速度越快,最终踩刹车也踩得越狠。高盛相信中国钢铁消费最终将会见顶和收缩,让全球人均消费量回归到历史平均水平。

    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中国钢铁消费在当前水平停留时间越长,最终的收缩就会越剧烈。”

    高盛指出,见顶的时间点和未来的降幅很难预测,有赖于中国政府对改革的偏好程度。高盛依然预测中国钢铁消费2015年温和收缩、2016年小幅增长,并警告目前部分铁矿石产商对中国长期钢铁产量过于乐观。

    工信部预计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弱势运行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工信部5日称,2015年我国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

    工信部认为,尽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速度加快,但国内投资增速下滑,钢材需求难有较大改观,而在供给方,考虑前期建设项目产能的惯性增长,2015年全国粗钢产能规模仍有增长的可能。

    在出口方面,虽然2015年国家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仍具有价格优势,预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依然过剩,企业效益两极分化严重
,产业集中度降低,且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这些问题在2015年仍然难以解决。以2014年为例,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28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92%,而亏损企业19家,累计亏损116亿元,两极分化严重。

    大摩:中国钢铁产消今年触顶

    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2日下午消息,据彭博社,摩根士丹利 预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钢铁生产和消耗将于今年触顶,之后将逐年下滑。

    摩根士丹利周一发布大宗商品研报称,全球头号生产国中国的钢铁产量将于今年触及8.06亿吨的峰值,2016年将降至8.01亿吨,2017年进一步降至7.95亿吨。该投行重申了去年12月16日的研报内容。

    随着房地产市场趋于冷却,中国去年经济增速创下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政策制定者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更多地依靠消费驱动。中国钢铁需求占到全球的半数左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施压铁矿石价格,2014年铁矿石价格暴跌47%,力拓 和必和必拓 两大生产商产量增长也加剧了跌势。

    美报:2014年中国钢铁需求增幅降至2000年来低点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员29日说,去年中国钢铁需求疲软,年消耗量14年来首次没有实现增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9日报道,这相比于2013年6%的增长率是一个急剧逆转,也低于去年早些时候官方预测的增幅。这反映出支撑中国经济的钢铁消费行业(包括房地产)呈现全面放缓势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主席朱继民在一次会议上说,去年钢铁表观消费量较2013年下降3.4%。钢铁表观消费量由产量和进口量减去出口量得出。他表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钢铁库存数据尚不完整,实际消费量很可能持平。

    随着去年钢铁生产放缓,钢铁制造商的库存在九个多月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截至12月份,全国22个主要钢铁基地的数据显示库存已降至830万吨,为四年来最低水平。

    朱继民称,经济的系统性改革给钢铁产品需求带来了压力。他表示,钢铁行业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

    该协会没有公布2015年的预期。但朱继民警告说,钢铁行业前景黯淡,还将继续进行艰难的重组以消化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下来的过剩产能。

    2015年多行业增速或放缓 钢铁业下半年有望转好。


    1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在北京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2015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与经济形势高端论坛”。


    1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翠红教授在“2015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与经济形势高端论坛”上对今年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发展做出分析和预测。她表示,汽车、钢铁、煤炭行业景气走势均将放缓,但考虑到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工以及房地产等下游行业景气回暖,钢铁行业景气状况有望在下半年出现好转。

    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约为2535万辆、250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6.8%和6.6%,增速较2014年有所放缓。从中长期需求角度分析,中国目前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三四线城市汽车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一、二线城市更新换代需求强劲,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仍将处于中快速发展阶段;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汽车新政,包括反垄断调查、公车改革、部分城市限购等,将会影响现有汽车市场格局。杨翠红强调,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汽车市场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深入,汽车电商、车联网等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考虑到“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钢铁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现状,杨翠红预测201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景气将维持低位运行状态。但随着产能调控政策实施力度的持续加大,钢铁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抑制,加之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工以及房地产等下游行业景气回暖,钢铁行业景气状况有望在下半年出现好转。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将达8.43亿吨,同比增长约3.69%;钢材产量将达11.50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3.14%。

    杨翠红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作为传统的“两高一剩”行业,煤炭行业在2015年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具体来说,下游市场需求将继续放缓,产能过剩的局面难以改变,进口煤炭的价格压力仍然存在,环保诉求对清洁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煤炭企业的经营仍将面临较大风险,行业利润的修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显示,2015年原煤产量将达到35.93-36.11亿吨,同比下降约0.8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