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把握稳增长调结构平衡点 钢铁等行业不容忽视

    不以GDP论英雄,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GDP。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再一味追求速度,是为了腾出更多空间推进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以山西太原为例,过去经济快速增长与其“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而在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之下,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放缓,造成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在此情况下,太原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回升继续“押宝”煤炭产业,而应承受住转型阵痛,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结构调整。


  以钢铁大省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近两年来,河北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依然严重。如果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恐怕只会加剧产能过剩,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无法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


    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一些地方面临着需求总体偏弱、新增长点青黄不接、产业转型任重道远等问题。为此,既要增强忧患意识,也要抓住新常态下蕴藏的新机遇,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在发展观念上,要正视现实,客观理性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牢牢把握住底线思维,确保物价“天花板”不被顶破,就业“底线”不被突破。在调控政策方面,要适应速度变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既防范经济增速跌出合理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也要避免经济增速稍有波动就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要加快推动动力转换,注重远近结合。


  总之,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更多关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协调包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