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欧盟、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新技术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制造业等深度融合,推动建立新的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全球领导力。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标准及有效实施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力、串联改造产业价值链的核心要素。然而,虽然以行业为基础的传统标准化组织架构在很多年来一直很有成效,但是在面对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技术、跨领域的融合和创新时,在技术快速发展、行业高度细分、企业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标准形式已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新的流程和架构,研究以数据、模型、程序、软件工具等为重点的新的标准形态,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双循环发展。
一、精准掌握数字标准化工作技术现状
标准数字化从实现、实践的角度而言,包括通用技术方法和具体行业应用实践两个层面。通用技术方法层面主要关注于标准数字化中的一般性、通用性、基础性问题,提供通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指导。具体行业应用实践层面则是要将标准数字化中的通用技术方法结合具体行业领域特点进行落地,提高在具体行业领域应用的准确率、效率和易用性,以及标准服务能力。如,对不同专业领域,在对标准文本进行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准确率,都要用到该领域的专业词汇,以便能够准确识别其中的专业术语、符号、缩略语等;又如,在生产相关行业,要根据具体产品属性提取相关参数建立数据字典,根据具体生产过程采集质量控制数据等。具体行业应用实践为推进标准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案例,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技术和方法通用性不强,技术经验难以总结推广;大部分应用主要是对标准某些内容提供特定的数字化服务,服务内容和范围相对较小,服务方式也相对单一;机构之间、行业之间缺少数据共享,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无论从哪个层次,计算机、通讯、电子等相关信息技术都是实现标准数字化的重要支撑。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通讯等领域,具体又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知识图谱、人机交互、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区块链、图像处理、机器翻译、语义网、云计算等诸多技术和方法。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二、积极探索数字标准化工作实践方向
目前,标准数字化在很多国家、地区、行业、组织、企业中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自上而下,从通用到具体。从通用技术方法层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如研究内容抽取、内容标注、内容关联、内容服务等。在通用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行业应用进行适配化改进研究。显然,从通用技术方法层面开展研究难度极大,既要覆盖标准生命周期,也要覆盖不同的行业应用需求,需要大量的调研、提炼和抽象。因此,开展相关研究的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知识工程等领域,也开发一些标准结构化处理和编写工具。二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通用。目前,绝大多数的标准数字化研究和实践都围绕各自的业务领域和行业,如建立产品参数数据字典、在特定的生产环节进行自动化检测等。其中有些工作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很多行业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和方法通用性不强,向上提升的技术难度较大,经验难以提炼推广;大部分应用主要是对标准某些内容提供特定的数字化服务,服务内容和范围相对较小,服务方式也相对单一;机构之间、行业之间缺少数据共享,数据孤岛较多。
三、准确把握标准数字化工作当前重点
标准数字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国内外政策、技术、法律法规、行业应用等各个方面。一是全面了解国际或区域组织、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政策、规划,有助于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二是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标准数字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需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分析需求,确定标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三是根据标准数字化需求,研究技术路线图,确保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调研相关技术和现有标准,研制标准体系框架,进而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围绕标准数字化需求和实施路线,调研可能的技术路线、可用的技术方法,分析不同技术的应用条件、优势、难点和局限性,总结提炼基础、关键技术。五是认真界定“标准数字化”这一概念的特点、特征,明确其内涵,梳理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厘清与其他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相关概念和术语,建立全面、准确的标准数字化概念体系。六是加强通用基础关键理论、模型、技术、方法、工具、数据集研究,集中攻坚,降低各行业进行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减少人力和资源等成本,避免重复投入,促进研究成果有效共享和应用。七是组织行业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标准化专家、研发工程师、标准用户等各类人员相互协作,分析行业特点和具体需求,对一般通用技术、模型、方法进行改造和适配,研究符合行业特点的技术、模型、方法、工具、数据集等。八是伴随着标准形态结构、内容组织、制定流程、生命周期发生变化,标准及其相关数据、软件等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和认定会变得更加复杂,进而还会引发服务的合法性、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访问安全性等问题,建立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界定及保护相关制度,有效保护相关方的权益,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