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English服务热线:010-59231580

搜索

【专家投稿】钢筋大行业环境下的产业化改革二十年来《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不被市场认可的深度思考

撰稿人:李洪明 

李洪明--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筋产业链智库专家、保定森源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每当问起《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几十年来人们的解答往往是五花八门,例如:瘦身钢筋事件影响不好、政府没有强推、劳务捆绑与分割困难、标准漏洞红利催生灰色利益潜规则、非专业人员推广难、项目施工进度与钢筋加工进度矛盾,翻样和设计变更、库存压力、制成品运输成本增加、工程环节接口矛盾协调难、加工费对账和要账难等等。虽然这些原因有一定道理,但都是表面问题。深层次问题解决了这些表面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换个角度分析一下:

让《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被市场认可并健康的发展起来,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找到问题,想出办法,努力完成。

我们先提出几个问题:

问:二十年前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

问:发挥哪些作用?解决什么问题?

问:《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问:二十年来发展障碍是什么?

通过分析耳熟能详的跟钢筋加工有关的几个名词概念背后的意义,就能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法。

《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

属于高度概括的产业名称,基本含义是体现钢筋“工业化生产”和“集中加工”“集中配送”的优势,优化产业格局。是针对多年来延续下来的施工现场农民工化的操作和管理模式,推出的比较理想的新产业概念。目的是规避现场操作的诸多弊病(概括:散、乱、差、效率低下管理成本综合费用高)。向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以下六化是保障前提。

工业化:工业化就是工厂化加工、装配化施工、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形成一种固定的业态。

自动化:就是加工和施工机械化、去人工化,利用科技创新解放劳动力。

产业化:就是与钢筋加工制作行业有关的上下游业务链上各环节专业化操作,并形成能发挥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多种产业形态,优化产业链关系。主要表现在专业化优势放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规模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相对规模的整合放大就不会有相应的专业化和产业化。

标准化:是工业化、自动化、产业化的基础,形成各种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加工生产和规范化施工。

信息化:是工程项目内容的各种形式的体现,为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条件。一般以数字化体现。也是细分产业间的统筹依据。它的优势作用表现为共享。

工业化、自动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是《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的保障。全行业的信息化、规模化统筹、共享、整合、让资源优势放大才是的根本。

以上这些名词概念的解释也是对《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的理论支撑。

回头看《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发展了二十年,与传统模式相比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产业优势表现出来了吗?一一对号检查开篇的问题不就找到原因了吗。

以上名词概念所讲的本应该认真做好的事情我们都没做好,再好的资源再好的模式有什么用呢。

追逐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体现,不停的获得利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其价值体现顺序应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程标准化率;提高工程质量。

事实上通过“集约化统筹”、“工厂化集中加工”、“集中配送”和“点对面”的统筹服务,与传统现场加工模式相比会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重新整合了原本过剩的扭曲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让他们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从而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加之成本预算前置保证了大量的资本效应得到释放,使原本合作多方可以轻松解决但没有解决的接口矛盾和利益冲突,因分享了集中加工配送的红利而变得迎刃而解。

为进一步理解《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下面举几个其他行业产业创新的比较粗浅的例子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和对以上道理的印证。

1、 美国农业,在老早前就听说一个老太太能种五千亩地,当时我们都不信后来明白了,他只做平台一个电话轻松搞定,每年还有很多时间度假。跟我们的大型农场是有区别的。

2、 “超市”模式即为平台模式。

沃尔玛的无敌价格曾让我们国内卖场无力招架,因他的卖场能绑架供给方,作为生产供方虽然失去了定价权但也心甘情愿地与之捆绑合作共谋发展,当然也顺理成章地绑架了消费者(需方)。因他的平台足够大,能影响和控制整个行业链上产业结构和成本结构,成为市场主导者。没有加入平台的商家日子会很难过。说明什么呢?

3、 郭力郭总讲述的台湾钢筋加工的兰州模式是非常成功。郭总我们还分享了山东博远公司的“钢筋超市”模式和其最后运行搁浅的原因。有兴趣的朋友可继续拿出你的见解共同分享。

4、 永年标准件市场就是一个大的交互平台,市场和政府操作着这个大的超级市场。众多的商户业主在这个商业环境和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专长从而发展壮大。所涉及的标准件紧固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再引申一下,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正是一个能代表国家的最大的“超市老板”吗。先画一个小圈(弄个小超市)我们一试挺见效,进一步扩展到全国。他老人家说你们好好干我给你们制定规则。

5、 中国的城市功能性产业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各种物业系统、医疗系统、餐饮系统等等都在不遗余力的跨界整合。从行业运营和发展角度出发无不在朝着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出发。

综上例举不难发现我们的工程项目总包方角色应该是:超市(平台)老板、规则制定者、质量标准掌控着,运营关系的建立和协调者。

就钢筋分项工程而言有他固有的行业特征,钢筋生产(钢厂)、建筑钢筋结构设计、仓储物流、采购融资、后台加工制作、现场组装绑扎、人力资源等行业要素,只要遵循上述原理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个良性的生态链关系。

点对点一对一大而全业务模式绝不可取。每一个产业定位应基于行业而不是某个工程。

回过头来我们再分析《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战略目标和价值,也就是我们从哪来有到哪去。

改变传统钢筋现场加工的农民工模式(效率低、散、乱、差)是我们的出发点。通过工厂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革,逐步实现钢筋工程结构部品化、装配式、高质量高效率施工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了,活儿应该怎么干呢?《工厂化集中加工和配送》我们加工什么又配送什么呢?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本行业发展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当我们不能实现所有建筑钢筋部品化生产时,要针对大部分不能部品化的钢筋结构和部分已经非常成熟的钢筋部品构件(如铁、公、基工程项目的梁柱等预制构件)原料筋,进行工业化和产业化开发,通过单品的工业化进程助推钢筋结构的部品化装配式发展。第二步通过钢筋行业的生态转型,最终实现钢筋工程全部部品化和装配式施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产业定位)

有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工厂,大部分工作内容是钢筋下料折弯和连接(当然也包括箍筋配件等的加工),也就是钢筋接头的制作,那么接头就应该是工厂的产品吧,但又没有一家钢筋加工厂敢对接头产品负责。那么钢筋加工厂就应该是做劳务的。简单的把钢筋加工后台劳务这点事拿出来换个地方做是错误的,也叫资源错配。因为这种简单的低略的业务形式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很多钢筋施工中的诸多矛盾。这才是症结所在。

用其他与《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无关的技术和业务手段,获取眼前利益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立足于行业之间企业之道。


《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

产业的正确操作与实施落地纲要


1、对工程项目总包方、钢筋分包方和承包钢筋加工的劳务队三方之间的业务关系和费用的分析,也就是现场钢筋加工的成本结构分析。

2、影响钢筋现场后台加工成本的因素和钢筋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

3、建立基于《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产业的新模式暨《钢筋复试销售模式》业务定位:钢筋与高品质直螺纹接头的联合或捆绑式销售。从而实现钢筋的集中加工集中配送应有的综合效益。

4、建立新模式下的生产和服务体系暨平台式运营和管理体系,引导利益各方(钢厂或钢贸商、平台和连接技术产品服务商、总包方或钢筋分包方)加入到销售和服务平台。

5、保证新模式顺利运行的具体实施措施:建立基于钢厂或某销售平台的螺纹钢工程项目信息库并加以分类管理,并进行科学的产业化分割;确定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利于规模化生产的钢筋和配件的品类;确定日处理能力;引进相对应的自动化设备通过试生产确定无敌的服务产品价格,助推钢筋销售降低工程项目的综合成本。

6、引进最先进的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和产品,真正做到接头产品100%抽检合格,这也是《钢筋工厂化集中加工配送》新模式的生命和本质所在。

7、通过平台式服务体系的运作,产生的利益(与现场加工相比)进行合理分配,参与者有份。

以上七条为新模式的实施纲领,因篇幅有限具体细节更是运行的关键与根本。

我们已经具备本服务系统的最根本的硬件产品和技术,那就是过硬的热锻钢筋连接套筒和高精度钢筋滚丝机(专利产品);智能钢筋下料滚丝生产线;生产车间整体有效的物流和吞吐能力解决方案。欢迎能理解并认同我观点并具备本服务系统的其他要素条件的朋友加入到服务中心团队中来,让我们共同谋划好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业 。

电话:13803270287

                                        保定森源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李洪明

(以上文章内容代表作者观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