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讯 印尼镍业协会(FINI)确认,国内镍精炼设施或冶炼厂已出现减产或生产放缓现象。
FINI总主席Arif Perdanakusumah表示,此举主要是镍冶炼商为应对全球镍供应过剩所采取的措施。
"更准确地说,这涉及产量削减、生产线暂停和/或临时性生产减速。"Arif于周三(2025年7月30日)向Kontan表示。
Arif透露,当前镍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承受显著下行压力,这一趋势已持续数年。
据他介绍,LME和SMM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镍价已分别下跌64%和35%。
"这无疑冲击了镍行业经营者,迫使他们必须采取战略措施应对当前形势。"他表示。
FINI秘书长Mellysa Tanoyo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认为全球形势使得部分冶炼厂选择暂时闲置其设施。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冶炼厂因经济性接近临界点而处境艰难,也有些正将生产转向设备维护状态。"Mellysa周三(7月30日)在雅加达接受采访时表示。
"因此我们必须更富创意地控制成本。当然我们期待市场能尽快复苏。"她补充道。
尽管如此,Arif强调印尼镍下游化计划仍将持续推进。据他介绍,下游化工作组报告的18个项目中,包括价值38.4万亿印尼盾的镍下游项目。
"当前状况只是暂时性的,源于全球地缘政治、贸易关税争端、制造业镍产品需求下降以及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等多重因素。"他解释道。
但他同时承认,若镍工业项目停止运营,将产生重大且复杂的连锁反应,包括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因此无论影响多微小,都需要产业界、利益相关方、中央及地方政府从早期就开始协同应对。"他总结道。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8006193号-1
copyright©2005-2022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钢链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10-59231580